中医临证故事覆杯即愈的急性中耳炎
先来看一个病例
(图片来源
网络侵删)
白某某,女,45岁
初诊:年1月24日。
病史:一周前出现左耳流水,轰鸣作响,耳朵痒,在耳鼻喉科诊断为诊断为急性中耳炎。因没有耳痛等难以忍受的症状,患者平素又不喜用西药,所以来我处治疗。就诊时脉沉细缓,舌淡紫苔薄白。
主方及思路:当归四逆汤理中真武汤加减。
1
处方
当归7g桂枝8g白芍8g
细辛6g炙甘草6g干姜6g
党参10g生白术9g茯苓9g
附片6g木通9g辛夷9g
白芷6g
加生姜三片大枣三枚。七付,水煎服,每天三次,饭前半小时服用。
...
二诊:年1月31日
患者描述药后五分钟即觉耳朵轰鸣已消除,现已无感觉,已不流脓,脉沉缓,舌淡紫苔薄白。
(图片来源
网络侵删)
主方及思路:仍用上方七付,药后痊愈。
急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道疾病,大多有听力下降、耳痛、耳闷、耳鸣等证。此病大多有感冒病史,所以中医治疗需注重解表,葛根汤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小柴胡汤合五苓散证等都可出现,但急性期一旦失治误治就会转变为慢性,治疗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此患者是我的一个老病人,不管有什么问题,都是到我这里来先服用中药。而我在临床上也发现总有一些人的病是一治就好的,好像跟我特别有缘一样,这就导致一家老小对我非常信任,越有效越信任,越信任越有效。
由于她发病后症状并不剧烈,所以也就没有服用任何药物,想着观察几天,这种想法一般情况下没有大错,比刚发病就心急火燎的赶紧上抗生素强多了。
不过她抗了一周的时间,还是有点长了,来诊时也没有明显的外感症状,她所出现的反而是一种偏于阴寒的表现,所以考虑三阴病的成分比较多。
这里需要科普一个知识,耳朵在经络上虽然和手足三阳经都有关联,但最主要的还是跟足少阳胆和手少阳三焦最有关系,而手足少阳都是相火之气所统御的,所以耳朵上的疾病和少阳关系密切,治疗也多从相火入手。
但在六气中,少阳相火和厥阴风木相表里,厥阴风木不能畅达,则相火郁而不降,照样会气血郁而不畅,化脓生疮,这时候治疗就应该以升达厥阴风木的郁滞之气为主,而不应该着力于治疗所谓火热的炎症,我上一篇视频中也谈了火热的真假问题,这就是一个例证。
所以此证我最终选择了当归四逆理中真武汤从三阴转出三阳的大法则,所加辛夷可以利头目之气,畅达七窍,白芷为燥湿排脓的主药,用为佐助,正是其用。
二诊时患者非常欣喜,自述药后五分钟,耳朵中的轰鸣声即消除,见效之快,出人意料。这一例的见效之迅速虽然少见,但也可见中药之作用,并不是现代药物学所研究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所能解释。
古人有“覆杯即愈”之说,询非虚语。
这正是:耳道属胆人尽知,见证便往火中取。哪晓相火燔灼时,多有风木被寒郁!
以临证故事讲述医理,这里是中医临证故事,谢谢您的阅读转发,下期再见!
作者
道济轩主马昆
马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