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小故事辛夷
《中医药小故事》朱水根/篆刻
上期的中医药小故事讲的是“紫苏”故事,其实紫苏不光光是在药理方面有作用,在平日的生活中也是受到“厨娘”的青睐,那是当你在烧鱼时放入少量的紫苏,这道菜的味道你会觉得怎么样,可以自己试试看吧。好了!话不多说,今天的小故事咱们来聊聊“辛夷”的故事。当然啰,“辛夷”这味草药的名字,除了中医师、中药师以外的人,熟悉它的是不多的,除非你今天把这个故事都看完就OK了。
秦举人得了一种怪病,鼻孔流脓流涕,腥臭难闻。这种病很讨人嫌,连他的妻子儿女也躲得远远的。秦举人请过许多医生,但吃什么药也没用。他想:这么活着招人嫌恶还不如死了好,就打算寻死。有个朋友知道后劝道:“天下这么大,本地医生治不好,何不到外边求医去?还能顺便逛逛名山大川,散散心。”
秦举人一听有理,反正呆在家里也净跟老婆孩子呕气,就带了个家人,骑着马出门了。
秦举人走了很多地方,但没遇见一个能治鼻子的医生。后来,他走到南方的一个夷族人居住的地区,有个夷家医生说:“这病好治。”
秦举人喜出望外,急忙请他医治。
医生到山上采了一种花苞回来,让秦举人服用,秦举人吃了半个月,鼻子真的不流脓了。他十分高兴,对医生说:“这种药真灵,你能不能让我带一些回去,万一再犯病时就不用跑这么远求医了。”
医生想了想说:“不如给你带些种子回去栽种。”
秦举人更加高兴,他重重酬谢了医生,带着种子回家了。到家后,他就种植这种草药。几年过后,院子里长了一大片。凡有人得了鼻病,他就用这种草药给人医治。
人们问:“这药草叫什么名字?”
秦举人一想,忘了问夷家医生了。又一想,这是在辛亥年间从夷人那里引来的,就说:“这叫‘辛夷’。”
《辛夷》呈长卵形,似毛笔头,长1.2~2.5厘米。基部常具短梗,梗上有类白色点状皮孔。苞片2~3层,每层2片,两层苞片间有小鳞芽,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内表面类棕色,无毛。花被片9,类棕色,外轮花被片3,条形,约为内两轮长的1/4,呈萼片状,内两轮花被片6,每轮3,轮状排列。雄蕊和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体轻,质脆。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
性温,味辛。归肺经、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用量3~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用治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
具有麻醉、抗过敏、抗炎、降压、子宫兴奋、抗血小板凝聚、抗微生物、镇痛、改善微循环作用。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1,8-桉油精等。另含β-蒎烯、1,8-桉叶素、樟脑、望春花素、香橙烯、望春玉兰脂素A等成分。
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治鼻渊:辛夷15克,苍耳子7.5克,香白芷30克,薄荷叶1.5克,晒干,为粗末。每服6克,用葱、茶清食后调服。(《济生方》苍耳散)
②治鼻渊、鼻鼽,鼻疮及痘后鼻疮:辛夷研末,入麝少许,葱自蘸入鼻数次,甚良。(《纲目》)
③治鼻尖微赤及鼻中生疮:辛夷碾末,入脑、麝少许。绵裹纳之。(《丹溪心法》)
④治鼻内室塞不通,不得喘息:辛夷、川芎各30克,细辛(去苗)8.5克,木通15克。上为细末,每用少许,绵裹塞鼻中,湿则易之。五七日瘥。(《证治准绳》川芎散)
⑤治鼻塞不知香臭味:皂角、辛夷、石菖蒲等分。为末,绵裹塞鼻中。(《梅氏验方新编》)
⑥治齿牙作痛,或肿或牙龈浮烂:辛夷30克,蛇床子60克,青盐15克。共为末掺之。(《本草汇言》)
END品/医院官微
图文/宣传中心
编辑/徐娟
审核/朱水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