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荐书在贫穷中握紧自尊,在阅读中坚持
文
草莓独立日图
网络
如果能早一点遇到它就好了。对于我的年龄来说,读这样一本成长类的小说,怎么看都有些为时过晚。但在阅读的当时,恰恰在过着一段迷茫而忐忑的日子,在惧怕未知、郁郁寡欢的时期,遇到这本书于我而言,就有了不同的意义。与其他成长类小说相似,它讲述的也是关于梦想和坚持的故事。在困境中坚持梦想的人是幸运的,命运也许制造了很多麻烦,好在没有剥夺他(她)向上的希望和能力。作者贝蒂·史密斯说:“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小女孩弗兰西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贫穷的移民家庭,11岁的她和弟弟去卖废品、买糖果,接受肉店老板喋喋不休的抱怨,遭遇学校的不公平对待,甚至差点遭到性侵。
弗兰西的生活看起来凄凄惨惨,然而现实的苟且并没有拖垮她的求知欲,每个周末她都记得要快点从图书馆回家,挑中一本书、一块曲奇饼干,坐进最喜欢的树影下的太平梯,假装坐在半空浮云里,不受世界打扰,也就不受贫穷或一切忧愁的打扰,假装是棵树,吸收无形的阳光。
弗兰西就像那棵树,在布鲁克林的贫穷和纷闹中兀自挺拔,从缝隙中寻找生机,在自由的空气里抓牢尊严。小女孩就这样长大,糖果要用废品换,幸福要在书中找。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弗兰西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面对生活和包容不公。她仰慕父亲英俊倜傥,容忍他染上穷人的痼疾:酗酒;也尊崇母亲自立坚强,容忍她更偏爱弟弟。她有点孤独,但孤独成全了阅读和智慧。她很穷,但贫穷酝酿了生活和幸福的窍门。
她的身边围绕着平凡却可圈可点的人。贫穷的底子上,教诲就是希望。外婆对母亲说,教育最重要,存钱很重要,睡前给孩子们读圣经和莎士比亚很重要,六岁以前的小孩相信圣诞老人也很重要!
母亲也把这一切金科玉律传给女儿凯蒂。凯蒂不喜欢与人比烂比穷,哪怕早早当了寡妇、产下遗腹子,也照样能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弗兰西和母亲间有隐约的芥蒂,但就连彼此的“心硬”也能让两人更相似。
磨难固然是一种艰难的考验,但它也是个人所能体验的最积极的人生影响因素之一。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年幼的弗兰西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尊严,和对梦想的坚持与执着。
学习是她摆脱贫寒出身和不幸过去的惟一通途,就像臭椿树竭尽全力、排除万难,钻破水泥板的缝隙,求得生存一样。其实,无论出发多久,幸福与梦想一直都在,只需要我们一直带着自己那颗坚定而勇敢的心。
尽管从未体会过一贫如洗带来的绝望,但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会在某一些方面得到很深的共鸣。
每当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变得麻木不仁的时候,都会想要翻开它,找一找面对生活该有的本真和不断求知的力量。
在遥远的布鲁克林,一个目光透明的女孩坐在高高的臭椿树上,夏日的午后吹起了微凉的风,阳光把破旧的篱笆墙晒的暖暖的。
她说,这里没有悲哀,没有愁苦,只有树,更多的树。还有,足够的蓝天。作为一本成长类的励志小说,它给了我这样一个挣扎在平淡琐碎的日子里的成年人以精神支撑,正如开篇所讲,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它,我的精神圣经。
你点的每个“在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让我知道你
草莓独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