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西安营养学会香甜的草莓我们可以
?提示:点击上方西安营养学会↑免费订阅本刊
近日,有媒体记者随机在北京几个农贸市场和超市购买了8份草莓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草莓中的农药乙草胺超标,最高残留量是0.毫克每千克,超标了7倍多。而乙草胺被列为2B类致癌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致癌。这样的结果无疑让人紧张:乙草胺到底是什么,我们还能放心吃草莓吗?
乙草胺,一种常用的除草剂,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使用。相比美国的标准规定,中国对乙草胺的检出规定更严格,只允许在糙米、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中检出,残留量限定也更低。不过,不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不允许在草莓中检出。如果真的有使用,那就属于违法行为,理应严厉打击。
相比乙草胺从哪里来,我们更关心的,检出乙草胺的草莓还能放心吃吗,是否有安全问题?
看看是否吃草莓会急性中毒?乙草胺的大鼠经口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是2.克/千克体重,食盐是(约3克/千克体重)几乎是一个水平。即使是按照检测的值最高值(0.毫克/千克),要积累让体重50千克的成年人LD50剂量的乙草胺,需要.6吨草莓。所以,在撑死之前,我们基本不可能因为摄入的乙草胺而产生急性中毒。
如果长期吃,是否会有慢性毒性?媒体报道称“长期大量”吃了这种农残超标的草莓会中毒、致癌。不过,究竟要多大量呢?我国标准认为乙草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2毫克/千克体重。报道草莓中检出乙草胺最高含量为0.毫克/千克,如果按照这个参考值,一个5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每天要吃超过2.72千克这种草莓才会超过范围。风险评估是基于每天吃这么多的。草莓的种植受季节限制,每天吃这么多草莓,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实际的。
食品检测是一件科学的事情,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只看检测结果,却没有科学的解读,很容易对食品安全问题造成歪曲和错误认识。在这次事件检测并不能反映所有草莓的情况。
很多人看到数据超标就会很恐慌,其实,数据解读比数据本身更重要。即使有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流程,食品安全检测,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并报到时,最好能请到权威的机构或部门或者专业人士进行科学解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西安营养学会
国家公共营养师培训中心
七年专业、权威营养师教育单位
欢迎您前来咨询、学习营养健康知识!
联系方式:-
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