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洁布蜂窝煤香皂也能吃食品

  “百洁布”蛋糕、“蜂窝煤”蛋糕、“香皂”巧克力……近来一些有着逼真造型的“创新”食品在线上、线下走俏受到年轻消费者追捧(图源:淘宝截图)那么这些造型“创新”的食品有多受欢迎?模糊品类边界食品“跨界”暗藏什么风险?该如何规范食品跨界营销?造型“创新”食品收到追捧淋上“洗洁精”,“百洁布”在餐盘上抹上一圈后,放入口中食用……这样的猎奇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大量传播。不少人纷纷感慨评论道:“起猛了,百洁布也能吃?”其实,视频里的“百洁布”是一款造型独特的蛋糕食品,并配以糖浆做的“洗洁精”、奶泡做的“泡沫”,以达到独特的视觉效果。近期,“百洁布”蛋糕、“蜂窝煤”蛋糕等多款造型逼真、标新立异的食品在国内一些城市引起一定热度,一度成为“网红”食品,引来不少消费者专程“打卡”购买品尝。(图源: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一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有的商家以独特造型外观为噱头宣传这些“跨界创新”产品。也有不少消费者分享了自己购买、食用此类产品的视频,有的还配以“可以吃的百洁布”“蜂窝煤试吃测评”等文案,其中不少视频获得了数万点赞、转发。线上电商平台上也在销售诸如“灯泡”糖、“香皂”巧克力等“创意搞怪”产品。产品评价中不乏“小孩要求买的”“可以拿去恶搞朋友”等。其中,有的产品线上销量数万单。(图源:抖音截图)模糊品类边界,食品“跨界”暗藏风险对于这类造型“创新”的食品,大部分人都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尝试,某点评网站也不乏消费者的踊跃评价。“奔着创意蛋糕去的,‘百洁布小蛋糕’很有创意!”“吃了‘百洁布’,很好吃的戚风蛋糕。”“感觉像在吃海绵宝宝……”然而,它们在走红网络的同时,争议声也紧接而至。有网友担心产品带来的安全问题,吐槽说:“设计师挺新颖的,不过就怕有些家长不会告诉孩子危险性,带孩子去吃一次,回家之后孩子把家里的百洁布当成蛋糕。”也有网友表示“网红产品很多都是博流量”,倡导食用产品的包装设计在追求新意的同时,应当坚守底线。还有网友直接质问商家:“为什么一定要这么猎奇,刷新认知吗?”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商家设计有着“反差感”的食品外观,挑战约定俗成的产品包装、外观的认知习惯,这些大胆创新虽然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猎奇需求,但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隐患。“一些产品模糊了食品和日用品的边界,容易造成误食、误用的后果,进而引发健康安全问题,尤其是对于辨识能力相对较弱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群体。”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说。此前,国内一家餐厅曾推出一款洗衣液样式的奶茶,一时间迅速走红,但也有不少批评之声,质疑这种包装的产品会误导孩童,增加孩童误饮家中洗衣液的风险。此款奶茶当时被紧急下架。延伸阅读《“洗衣液奶茶”遭质疑,全部下架!创意营销千万别失了分寸,没了底线》(图源:现代快报)有的造型特异的产品还可能误导孩童沾染上不良习惯。一位受访家长说,“香烟”糖这类食品要不得,不论是糖的形状还是包装盒都与真实的香烟相似,“孩子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受到不正确的引导可能日后会沾染上吸烟的习惯。”(图源:淘宝截图)食品“跨界”须有度近来,一些食品和餐饮企业尝试使用跨界营销吸引顾客、开拓市场。有的借此拓展了消费人群,但也有个别企业打着跨界的旗号剑走偏锋,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那么,对于各式各样有着独特包装和形状的“创新”食品,相关法规是否有明确的要求与约束?北京环誉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殿明说,从包装外形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家对食品包装外形尚无具体、强制性要求。但王殿明也表示,商家营销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进行表达。一些食品以奇特外观为噱头进行营销,脱离食品本身的功能和价值,不值得提倡与推崇。广西贺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光明说,经营者营销有误导性外观的食品可能会涉嫌虚假宣传、无底线营销等违规行为。那么,该如何规范食品跨界营销?规范食品跨界营销,重在企业自律。对于食品企业而言,“食以安为先”是无论如何都必须恪守的原则。这意味着食品企业要在品质上把好关,也必须在名称、包装、形制等方面把好关,最大限度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而对于非食品企业而言,不管如何进行营销,都不应给消费者造成误导,都不能模糊食品与非食品的边界。企业存敬畏、有分寸、守底线,才能更好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规范食品跨界营销,还需要多方合力、久久为功。在技术层面,相关平台不妨尝试利用技术手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跨界营销进行精准识别,并进行屏蔽。在监管层面,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的同时,不妨考虑引导公众参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延展监管触角。在制度层面,也应进一步完善法律规章制度,补齐制度短板,为创意推广、跨界营销等立起规矩、明晰界线。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才能更好规范跨界营销,更好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随着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如何开拓市场、进行创新是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一道发展必答题但需要看到无论设计多么新颖、包装如何新潮唯有真正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能长久地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在深挖需求、修炼内功、创新供给上下足功夫才是企业创新发展、赢得竞争的长久之计来源|人民日报、紫牛新闻、现代快报、经济参考报等编辑|曹梦媛主编丨蒋琳监审丨钟倩*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delvyou.com/szhj/15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