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作品展开幕从可控的区域去看不可控的世

  “控制之外——李婧作品展”现场导览年5月22日下午,“控制之外——李婧作品展”在今日美术馆BETWEENSPACE空间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艺术家谭平担任学术主持,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担任策展人,展出了艺术家李婧近六年来创作的抽象绘画系列作品及装置作品。在开幕当天BETWEENSPACE汇集了众多嘉宾及学者,针对展览内容各抒己见。“控制之外——李婧作品展”现场导览李婧的绘画作品色彩明快,看似抽象的画面,实则是她对微观局部痕迹的刻画。针对这一点,展览的学术主持谭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李婧的作品一直在探讨一个怎么看的问题,或是怎么看对于她来说更可控。初学画画都会学构图,尤其是写生,还会用手做一个取景框。这也许就是作为艺术家认识世界一个可控的渠道与方法。人太渺小,无论我们借助什么工具,都是带着不同的眼镜看世界,无论如何充满想象,看到的永远是整个世界的某个局部。不妨像李婧一样,静下心来,琢磨一小片可控的痕迹、微观的局部,也许也能弄清这个不可控世界的本质。”现场嘉宾合影(图片来源:今日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艺术家王兵则表示,“李婧的转变是在探索形象质量的过程中放弃形象。其情感即是她的观点,不仅是作品的形式,同时也是将感知变为认识。对于她来说,这只是一个开端,从事物表层剥离视觉线索,发现自己构造图示的印记,发现自己情感的生长。”对于李婧此次展览的主题和内容呈现,展览策展人、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与各位嘉宾分享,“李婧《痕迹的肖像》系列作品创作始于她在法国南特美院访学期间,对工作室一张斑驳桌面的刻画。以‘微观叙事’的方式,将目光定焦于‘痕迹’,如实地描绘其形状和颜色。这种偶然形成的客观形态,在李婧的刻画下,呈现出抽象图像的意味。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极端自我控制,与不可控因素相博弈的结果,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绘画的意义进一步观念化。”展览策展人、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介绍李婧作品艺术家李婧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著名艺术评论家易英教授将李婧的绘画过程归纳为“寻找心灵的对应”,在他看来:“心灵、灵感、感悟,都是艺术创作的感性现象,李婧的不同就在于她不是一蹴而就地灵感显现,而是选择和漫游,直到无意识深处的自我真实地显现在形式上,才实现了心灵的对应。当然,每一次选择和偶遇并不都是‘无缝对接’,它只是心灵或自我的某一角落,但这也足够了,自我的心理图式的构成本来就是复杂而丰富的,李婧做到的就是在多种条件下,运用多种手段,在某一方面实现成功的对接。因此,她的作品总是新鲜的、充满生气的。”BETWEENSPACE作为年今日美术馆为公众打造的了解艺术、接触艺术的新空间,将为公众带来包含视、听、味、触等多感官的艺术体验。此次李婧个展“控制之外”,与初夏色彩相呼应的抽象绘画作品,无疑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控制之外——李婧作品展”展览现场李婧的凝视与远眺李婧一直在进行着“可控”与“不可控”两者关系的造型实验,她擅长将偶然的、不可控的痕迹变成画面,同时将绘画创作中所产生的不可控的因素保留在自己作品中。此次展览“控制之外”是对其个人近六年绘画方法的梳理和系统呈现。从年第一张《痕迹的肖像》系列作品开始,李婧就对物体面的各种痕迹产生兴趣,并将此作为绘画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从《痕迹的肖像》到《调色板》系列,艺术家的观念绘画逐步走向成熟,在抓取“调色板痕迹”作为绘画主体表现对象的过程中,她完成了自我控制下的不可控性因素的再现。“控制之外——李婧作品展”展览现场在视角选择上,艺术家有意识的将“整体”和“局部”做为一组题材进行呈现,以此形成多重有意味的形式图像。在展厅内呈现的《痕迹的肖像》就是一组整体和局部的生动对话,观众会不经意之间发现两者微妙的关联,不需要走近画作就可以看到放大的局部。在主动地截取和确立价值方向,李婧一直以“可控与不可控”作为创作核心,并拓展个人艺术创作。此次展出的《痕迹的肖像II》《马赛香皂》是她最新系列作品。《马赛香皂》呈现的是艺术家对微观的痕迹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delvyou.com/xttz/15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