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草莓长什么样教你6点辨别,远离激
“兔子说健康”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和分享。
“激素草莓”长啥样?教你6点辨别,远离激素草莓,呵护身体健康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咱们中国人对饮食是十分看重的,也是很有讲究的。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是当今老百姓追求的一大目标。然而,现在社会各行各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了分得一杯羹或者是牟取暴利,种植户以及商人们绞尽脑汁提高产品质量和卖相。其中,就不乏有一些人打起了“歪主意”,昧着良心违规使用农药或者是膨大剂等,导致水果蔬菜等食品存在农药以及重金属残留超标的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媒体曝光的草莓种植户乱用膨大剂的相关事件屡见不鲜。
提到膨大剂,很多都觉得耳熟,但是却不是很了解。所谓膨大剂,又称为“膨大素”、“膨果龙”,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是一种可促进植物生长、速长的植物激素类化学物质。最早是由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之后就引入到了中国。
目前,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很广泛。虽然国家允许使用膨大剂,但并不提倡。一般而言,合规使用膨大剂对人体不会有什么危害。但是有一些种植户被利欲熏心,为了增大产量以及提高草莓卖相,谋取高额利润,在种植草莓时违规大量使用膨大剂,导致过量的膨大剂残留在草莓上,成了“激素草莓”。消费者食用这样的草莓,显然对身体健康是会产生一些危害的。
很多人正是因为这种担心,干脆不吃草莓了!其实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也不值得提倡,毕竟草莓口感不错,酸酸甜甜,饱满多汁,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大量的糖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如果就这样不吃草莓了,岂不是太可惜了?
草莓还是要吃的,关键是在于如正确辨别“激素草莓”,避免食用它们。那么,问题来了,“激素草莓”长什么样?教你6点辨别,远离激素草莓,快看看吧,早知道不亏。
1、首先看长相。违规使用膨大剂的“激素草莓”往往个头都很大,并非只是一两个草莓的个头大,而且颜色鲜艳亮丽,“秀色可餐”,但也不乏有一些“歪瓜裂枣”的畸形草莓。当然,仅靠这一点还是不能准确辨别“激素草莓”的,因为授粉不均的草莓十个里面也可能出现一两个畸形。
2、一般而言,正常成熟的草莓颜色分布均匀,而过量使用膨大剂的“激素草莓”则相反,往往颜色分布不均匀,青红分明,尤其是底部果柄处更为明显。
3、在买草莓时,拿起一个来放在鼻子下,闻一闻,味道很寡淡也就是闻着不香的草莓,就要警惕了。如果再试吃一个,感觉没有什么甜味,以及甜味分布不均匀,那么可能就是“激素草莓”了。
4、一般而言,“激素草莓”因为是催长催熟的,所以果腔多为空心状,而且用手很容易掰开,果肉发白。反过来,正常成熟的草莓往往很少有空心的,而且不那么容易掰开。当然,由于草莓的品种很多,有个别品种的草莓本身就是空心的,比如日本引进的“乡野”,还有其他一些品种的草莓也是如此,比如“甜查理”、“凤冠”、“全明星”。所以在买草莓时,最好问一些草莓的品种。
5、打了大量的膨大剂的“激素草莓”,其表皮上面的芝麻形状的种子往往特别红,因为正常成熟的草莓的种子是金黄色的。当然,也有个别品种的草莓的种子本身就是红色的,但不多见。
6、“激素草莓”往往果皮很薄,更容易腐烂。
在挑选草莓时,尽量按照以上这6点挑选,可以减少吃到“激素草莓”的风险。
此外,小编建议大家在清洗草莓时不要太随意了,最好用淡盐水或者淘米水浸泡几分钟,冲洗干净后再吃。
|